多地静默,疫情防控又要大幅收紧了吗?
发布时间:2022-08-15 14:55:48      来源:格隆汇专栏:陶川

7月中旬以来疫情又出现了反复,实施静态管控的地区和城市明显增多。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从封控到常态化核酸检测再到封控,疫情防控会不会像上半年一样收紧?我们从试图从两个角度进行评估:

从今年疫情和防疫策略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当下处于防控逐步放松下的疫情反复阶段,当前的防疫举措是对此前常态化核酸体系的优化和补缺:常态化核酸有效防止了疫情在一二线大城市的扩散,而当前的临时性静默针对中小城市来说可能是平衡防疫“政治账”,经济稳增长和财政压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图1)。

从经济影响的标准来看,短期内静默带来经济冲击的幅度和时间远远不及第二季度,主要冲击的领域可能是跨地区的旅游行业。不过中长期看,“有恒产,才有恒心”,持续的防疫封控风险对于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都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从疫情发展和防疫政策自身的变化来看,在病毒不断变异、防控逐步放松的情况下,疫情出现反复在所难免:一方面,传染性更强、复阳率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逐步成为主要流行株;另一方面,自5月底以来,随着疫情阶段性缓解,各地的防疫政策出现明显的松动,例如纷纷下调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频率。

在当前的背景下,对于地方政府(尤其是三线及以下中小城市)而言,通过迅速、短期的封控+大规模核酸筛查,可能是平衡防疫“政治账”,经济稳增长和财政压力的最佳手段之一。

回顾今年防疫政策和策略的变化,不难看出在不同问题间进行权衡是主线:

从深圳到上海,高传染性的奥秘克戎变异是主要矛盾,“精准防控”不再适用。无论是2月爆发的深圳疫情还是3月快速蔓延的上海疫情,最终都是以全域封控和全面核酸筛查的手段“打赢防疫保卫战”。背后凸显的问题是高传染性的奥秘克戎病毒使得精确追踪传染链变得越来越困难,限制人员流动来减缓病毒传播,大规模核酸检测和隔离来控制病毒源头成为达到“动态清零”的主要方式。

后上海疫情时代,经济压力凸显,“常态化核酸检测”+扩大疫苗注射,防范于未然。长时间(深圳是1周,上海是2个月)的封控最大的问题是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停摆和民生问题,与其在疫情爆发后毕其功于一役,不如在疫情爆发前或者初期做好防护工作,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和提高疫苗注射率(尤其是老年群体)成为动态清零的重要手段,4月底至5月,各地方纷纷加码核酸检测(提高检测频率,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

疫情放缓,地方财政压力成为主要矛盾,降低核酸频率,放松人员流动限制。不断加码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让本已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压力更大,在疫情扩散放缓的背景下必要性也降低。5月23日,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常态化的核酸检测绝对不能一刀切……(常态化核酸)主要是针对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5月底至7月初各地也逐步开始降低核酸频率甚至取消常态化,明显放松对于人员流动的限制。

依据以上变化的路径,7月中旬以来面对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合理的应对不是重走4月至7月的老路,而是一次性在病毒高传染性、经济稳增长和财政压力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当然“算政治账”的新约束会让防疫阶段性更偏谨慎:

  • 动态清零的原则下,收紧防控是应对病毒蔓延加速的必然要求;

  • 但财政压力下常态化核酸的预防措施主要适用于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

  • 对于中小城市,出现疫情风险时进行临时性静默管理带来的财政压力要小于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

  • 同时为了降低静默对于经济的影响,本轮封控明显更加灵活,例如周期较此前明显更短——主要以1至3天作为一个封控观察周期,同时为了防止经济停摆,对于重点企业多要求实施闭环运营。

往后看,在动态清零的原则下,防疫的基本模式逐步明朗:对于大城市而言,灵活调整频率的常态化核酸+疫情出现时局部短期封控筛查是主要模式,而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在出现疫情后进行临时性静默则更加合理。不过,真正要摆脱疫情封控的风险,则需要能够普及的廉价特效药或者病毒的传染性逐步降低。

从经济角度看,本轮疫情防控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可控,远不及第二季度,但需要警惕防控模式带来的中长期风险。

对经济的影响如何?从短期看,本轮疫情爆发对于经济的直接冲击无论从时间还是幅度上都远远小于第二季度。首先,从涉疫城市来说,本轮采取静默政策的城市多为中小城市;其次,从受冲击的领域来看,由于封控时间较短且多数城市均对重点企业进行闭环管理,工业生产所受的供给端约束有限;消费端,我们从百城拥堵指数可以看出商品零售和餐饮消费可能只在7月底、8月初受到冲击,当前已逐步恢复。

第三,本次疫情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跨区域的旅游,本轮疫情爆发和实施静默的城市主要散布在海南、新疆、西藏等地,均为我们重要的旅游省份,根据文旅部的统计,2021年仅海南省旅游收入占全国的比例就达5%,所幸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01%(2020年统计局数据)。

防疫风险对于信心的影响更加值得重视。一方面,持续存在的封控风险,对企业的投资信心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业链转移到其他防疫不确定性更小的国家,这无疑会影响中国在长期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防疫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运营的困难,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波动也会加大,这会使得储蓄意愿整体上升、消费信心处于较低水平,消费中枢可能迟迟无法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国内疫情扩散超市场预期。海外疫情变异,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国内防疫政策持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