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亮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商务部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公司已完成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涉及的发改委、商务部门的备案登记事宜。
据悉,该项目投资总额59亿元,分二期建设,每期规划年产5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海亮股份认为,该项目是公司铜箔等新能源材料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可尽早抢占欧洲、美国、东南亚境外市场,降低产品出口关税和运输成本,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扩大公司在铜箔行业影响力。同时与境内基地形成良好互补,充分发挥国际化生产布局优势,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在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海亮股份提到,上半年公司铜箔实现营收10.24亿元,同比上升483.86%;销量同比增长450.51%。目前来看,铜箔的订单情况良好,公司会逐步提升铜箔订单效能,并且对后期各个产品订单情况整体看好。
上海钢联铜事业部分析师俞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铜箔上半年供需两端都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势头,一部分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促使下游电池被动备库;同时,无论是在动力电池、储能还是3C领域,今年大多新能源企业的业绩同比都有所提升。”
除了印尼项目外,海亮股份今年上半年还公布了在摩洛哥投资建设海亮(摩洛哥)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的项目计划,预计建设期36个月,新建年产5万吨无锻轧铜及铜合金材生产线、年产3.5万吨铜管生产线、年产4万吨精密黄铜棒生产线、年产1.5亿只精密铜合金管件、年产2.5万吨锂电铜箔等新能源材料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金额达2.88亿美元。
“出海”对企业而言有何重要意义?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刘冠卓表示,国内铜箔行业产能快速扩张,行业供给充足,导致加工费呈下行趋势。“未来几年,国内铜箔行业预计将处于量增价缩或量增价平的阶段,企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的争夺更为激烈。因此,铜箔企业纷纷选择到海外建厂,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
对此,俞灿也持相同观点:“走出去是铜箔相关企业改善经营情况的重要方式。铜箔作为电池原材料之一,跟着下游客户的步伐进行海外建厂也是材料产商生存与发展的选择之一。”
同时,刘冠卓认为,随着全球对电动交通和可再生能源关注的不断加深,铜箔市场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下半年或将出现更为明显的市场回暖迹象。
“但铜箔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和政策变化的潜在影响,通过技术创新、供应链优化、布局全球市场,更好地应对原材料成本的压力,保持利润水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刘冠卓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