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市场混淆了美林时钟的“衰退期”与“衰退”,简单认为衰退后没有价格因素的上行。但历史常识是,衰退期并无衰退交易,违背直觉的是:大宗价格在衰退初期不跌反涨。当市场真正认知到长期通胀中枢上移后,大宗作为美元的函数,其供需定价将让位于货币计价。同样需要关注的是,需求变化则会带来更多可能性。
摘要
1、“衰退叙事”下看懂衰退的含义
市场经常讨论经济“衰退”,有别于美林时钟衰退期,较为公认的NBER判定美国衰退的原则看,消费潜力是判断经济衰退的重要指标,但生产端的权重偏低。主因其认为工业产出和贸易销量只能反映商品需求,不能反映服务需求。从一定意义上看,衰退期,下滑更多的是靠近消费端的中下游品种的需求而不是更靠生产端的大宗商品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衰退的鉴定里,几乎没有直接的“价格”指标,市场混淆了美林时钟中的“衰退期”与“衰退”的概念,简单认为衰退后没有了价格因素的上行。
2、大宗商品:衰退期没有衰退交易
一个违背直觉的历史规律是:大宗商品在衰退初期反而持续上涨。衰退初期,商品价格先涨后跌,交易预期围绕“货币政策宽松”,与“超跌反弹”;衰退末期,交易逻辑转向“复苏”,商品止跌反弹。供应冲击时期大宗持续强势。例如原油危机期间的供应紧缺,商品表现较好。GDP跌幅较小的衰退期,商品跌幅较小。这一最基本现象说明一个简单道理:根据衰退交易判断衰退到来,从而继续“交易衰退”是大概率错误的选择。
3、衰退期商品价格:上涨中的共性与分化
其一,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的函数。一种由于通胀预期上升导致美元币值下降,或者由于货币政策的极度宽松导致商品金融属性占主导地位,价格不跌反涨。例如在1976-1979年铜在供给明显过剩,但由于长期通胀预期上升驱动美元走弱仍然趋势上行;另一种是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美联储开启快速降息,逆回购用量大幅上行,市场瞬间流动性泛滥,铜价在危机初期反而大幅上涨。其二,外部需求的边际好转带动价格反弹。次贷危机末期,中美制造业共振上行,全球铜需求回升,铜价见底反弹。其三,供应冲击导致衰退期大宗价格坚挺。供应冲击带来的衰退本身就有供给曲线末端垂直的现象,持续供应紧缩导致需求下降而价格高位甚至上行。
4、本轮衰退:一场被充分抢跑的衰退
当下对未来衰退一致预期较强。不论是市场还是美联储,不论是GDP预测还是当下的债券收益率,均显示明年上半年陷入衰退预期上行。但本轮衰退程度较轻。市场预计美国GDP降幅仅0.5%,远低于历史均值,同时,衰退的主因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导致的需求下行,并不是内生性因素引发的负向正反馈,不至于达到深度衰退。商品消费和房地产已提前下行。对于利率较为敏感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大幅降温。生产端,制造商和批发商已经进入主动去库的阶段,PMI新订单指数再次回落。从衰退意义上看,商品和制造业后续下行空间不大。可能是一场被充分抢跑的衰退。对比美国M2增速与铜累库速度,铜价下跌更多定价的是其金融属性。
5、未来路径:紧缩放缓、浅衰退及长期通胀的种子
美国进入浅衰退路径下,通胀读数将在3%以上企稳,远高于实际利率隐含的2.3%的定价,实际利率将在长期通胀预期上行下走弱,最终驱动大宗商品反弹。历史上,76年通胀再次上行,美元指数下跌,尽管货币政策仍未宽松,但长期通胀预期驱动美元贬值,最终带来大宗商品供需定价让位于货币计价,全面反弹。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中,未来1年看:金最直接受到货币计价属性的支撑,考虑到铜金比和油金比相对于美债利率仍显低估,铜、油本轮受美元走弱的正向贡献不会大幅弱于黄金;供需角度看,油当下有更强的现实(供需相对紧张),中等的边际变化(俄乌变化正负可能都有,中国开放更为有利);铜有相对较弱的现实(需求较弱,供给2023年仍有增加),但是有更大的边际可能(能源缓解释放欧洲需求,中国经济恢复,以及2024年后新增产能匮乏有利于股票资产定价)。
风险提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超预期,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欧盟制裁俄罗斯有所放宽。
正文
2022年上半年,GDP环比显示美国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NBER认为还不符合经济衰退的“广度”。但在美联储快速加息,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市场定价已经充分定价衰退。年初至今,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其中铜跌幅超20%,黄金跌幅接近10%,原油跌幅30%。复盘历史衰退期的大宗商品走势,我们发现价格走势具备一些有趣的规律。
立足当下,我们希望能刻画出这一轮衰退的特征,并推演当前的宏观环境、供求关系以及交易者行为,把握本轮大宗的价格走势。
1、“衰退叙事”下看懂衰退的含义
官方上,美国经济是否进入衰退由NBER确认,NBER最重视的两大指标是代表消费端的GDP以及收入端的GDI。但由于GDP和GDI指标公布频率低,NBER选取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月度经济指标,包括扣除转移支付后的个人实际收入、非农就业、家庭就业、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实际制造与贸易销售、以及工业产出,这六个指标能更精准的定位衰退的开始。历史上,尽管两次衰退期GDP没有给出信号,但总体而言技术性衰退(连续两个季度GDP为负)与NBER认定的衰退时间基本吻合。
NBER认为消费潜力是判断经济衰退的重要指标。1974年衰退期间,非农就业总人数仍然持续上升,但个人收入及消费有所下降。2001年衰退期,尽管个人消费支出持续走强,但收入及就业下行,后续消费潜力不足。居民部门三大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后续的消费潜力,其中任意两个的边际转弱,都可能引发经济下行。
生产端在衡量衰退时关注度偏弱。次贷危机期间,工业产出和贸易销量在衰退初期仍持续上行,但NBER认为工业产出及贸易销量只能反映商品消费情况,不能反映服务消费。此外,就业情况不断恶化,个人收入下行,对后续消费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最后NBER认定的衰退起点在07年12月,彼时工业生产仍在持续提升。74年对衰退的判定是类似的情况。
2、大宗商品:衰退期没有衰退交易
大宗在衰退初期违背直觉持续上涨。衰退初期,商品价格并不是快速进入下跌通道,而是先涨后跌。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的放松,导致市场流动性回升,商品定价中,金融属性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衰退前期市场已经充分定价衰退预期,在衰退开始时反而没有衰退交易。衰退末期,市场交易逻辑转向“复苏”,商品止跌反弹,价格低点往往也出现在衰退尾声。整个衰退期间,黄金相对其他大宗表现最佳,基本以收涨为主,但初期反弹幅度未必最高。
GDP跌幅较小的衰退期,商品跌幅较小。历史上,GDP跌幅小于2%的衰退期,商品价格的跌幅相对也较小,例如1990年及2001年的CRB现货金属指数跌幅不超过20%。同时,美元指数表现较弱,1990年期间甚至收跌6%。此外,由于GDP跌幅较小,整个衰退时间持续较短,价格高点距离衰退开始时间非常接近。
供应冲击时期大宗相对强势。三轮石油危机的经济衰退期,由于原油供应受到冲击,油价维持强势,铜价受到油价提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对比2000年之后的两轮衰退期,2000年前供应冲击致使商品价格维持相对强势,并在衰退初期涨幅更大。
3、衰退期商品价格:上涨中的共性与分化
3.1 衰退期的大宗价格是美元的函数
货币政策宽松是大宗走强的主因。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美联储开启快速降息,同时,美联储逆回购用量大幅上行,市场瞬间流动性泛滥,铜价在危机初期反而大幅上涨。09 年年初,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0.25%,铜价止跌反弹。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美联储同样将货币政策快速下调,铜价同样大幅反弹。由于货币政策的极度宽松导致商品金融属性占主导地位,价格不跌反涨。
货币政策紧缩引发流动性收紧,油价暴跌。由于80 年代的高通胀,美联储开启快速加息,1979 年基准利率一度升至22%,远高于当时14%的通胀水平,货币政策的收紧使得油价小幅走弱,通胀有所缓解。对比衰退程度与油价跌幅,80年的衰退期GDP 跌幅接近3%,但油价跌幅不大,我们认为与供给紧张有关。
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的函数。在特殊时期,美元作为大宗计价的货币,呈现与其价格较强的负相关性。例如,1976年-1980年,美元指数大幅走弱,即使是与美元相关性较弱的铜,价格反而持续攀升。违背常理的是,铜的供需基本面在当时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从1977年开始供需缺口大幅缩窄,78年-79年供给大幅过剩。而供应的过剩主要是由于供给大幅增加,但需求只是缓慢增长,铜价却没有出现大跌,而是大幅飙升。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美元的走弱有关,1977年美国通胀再度上行,美元指数开启阴跌,1980年美国陷入深度衰退,美元指数持续处于低位,以美元计价的铜相较于美元大幅升值。
3.2 需求复苏推动价格反弹
需求下行导致价格大幅下滑。2000年-2001年期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引发衰退,全球铜需求量减少近5%。08年次贷危机爆发拖累全球经济下行,美国铜需求量一落千丈。需求的快速回落拖拽铜价下行,2002 年铜价创下1336 美元/吨的阶段性低点;次贷危机中期,需求对铜价的影响占据主导,LME 铜跌幅高达84%,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铜需求冲击较大,一方面,美国精炼铜的终端需求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铜需求量大幅萎缩。另一方面,当时中国铜消费占比不高,需求的增量对全球的消费提振有限,09 年全球铜需求量环比减少270 万吨。
次贷危机末期中美需求共振上行,铜价反弹。次贷危机末期,中国PMI 领先铜价见底反弹。中国加入WTO 后,全球制造业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中国PMI 的见底对全球制造业的复苏具领先意义。美国几轮经济衰退期产能利用率都有明显的相似性,产能利用率触底即衰退期的末尾,美国经济开启复苏。与铜价走势相比,美国产能利用率见底滞后于铜价见底。在美国衰退期,中国需求的见底反弹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前瞻性指标,中国需求的复苏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中美需求共振持续带动铜价反弹。
美国需求乐观预期先行实际情况。美国经济衰退期间,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铜价底部区间领先于经济增速见底。对于商品市场而言,价格见底并不需要真实的看到经济衰退见底反弹,商品价格的衰退交易领先于实际经济见底。也就意味着,当市场观测到需求上的边际好转,或推升乐观预期,带动大宗商品反弹。
3.3 供应冲击导致衰退期大宗价格坚挺
对供应减少的担忧维持大宗价格坚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东地区冲突频发引发石油危机,原油价格大涨,同时带动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通胀,同时陷入衰退。原油供给的紧张同样引发市场对于金属供给短缺的担忧,第一次及第二次原油危机爆发后,市场担忧铜矿供给下行,73年-74年间铜价快速上行,实际铜矿供应在75年才大幅回落4%;同样的,1979年-1980年期间铜价大幅上行,实际铜矿产量在1981年下滑3%。由于对供应快速下行的担忧,超过了需求下行的担忧,衰退初期商品价格反而上涨。在供应相对紧张的衰退期,大宗价格更具韧性。
4、本轮衰退:市场的预期
基于NBER对经济衰退的认定原则,当前仍不及衰退。1)消费及收入:由于服务消费的支撑,整体消费仍然旺盛,同时,个人收入受到工资持续增长的提振,仍有较好的表现。2)就业:当前就业仍然处于低位,11月失业率持续维持在3.7%的低位,劳动力市场处于失衡状态,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紧缺状态。
4.1 上半年或进入衰退
市场预期上半年衰退风险较高。通常美债曲线的倒挂暗示市场对于衰退预期的上行,从历史经验看,10y-3m的收益率倒挂后的确伴随经济衰退。当下10y-3m开启倒挂,市场认为美国经济将进入衰退的风险上升。此外,衰退也会使得美联储停止加息甚至开启降息,联邦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计停止加息的时间点大概率出现在明年二季度,下半年将持续降息。
美联储对“软着陆”信心不足。从开启货币紧缩周期至今,鲍威尔对于“软着陆”的态度也有所转变,11 月的FOMC 会议上不再坚持认为可以实现“软着陆”,承认衰退风险上行。从点阵图看,2024 年的基准利率中位数明显低于2023 年,衰退带来的降息无法避免。此外,9 月的经济预期相较于6 月大幅调低了GDP 增长,调高了失业率。
4.2 本轮衰退预计较浅
GDP 的回落幅度可横向比较经济衰退的幅度。经济衰退的主因可分为内生性因素和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包括货币政策紧缩、财政紧缩、产出下降、投资过剩等,外生性因素则与外部冲击相关。回顾过去12次衰退,实际GDP增速回落幅度均值在2.5%左右。其中有五次衰退GDP回落幅度高于均值,主因外生性因素,例如原油危机,引爆经济内生性的快速走弱。经济内生性动能不足叠加外部冲击,往往造成GDP回落幅度较大。
市场预期本轮GDP回落幅度较小。当下市场对于今年四季度的GDP环比增速预期为0,对2023年Q1环比增速预期已经转负。本轮衰退GDP降幅仅0.5%,相较于历史2.5%的均值较小,幅度较轻。
4.3 商品消费和房地产已提前下行
衰退期主要涉及私人投资及个人消费的下滑。1)消费:商品消费是主要回落项。消费支出占GDP的70%左右,对经济增速影响最大。消费往往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收入及物价。回顾过去几轮衰退,个人消费支出仍呈现正增长的时期,通胀水平较低,同时失业率较低。其中,除去新冠疫情期间,其他衰退阶段服务业的平均消费支出仍录得正增长,但商品消费明显回落。2)投资:衰退往往会导致企业大量减少投资。私人投资往往代表着企业对于经济的乐观程度,衰退期间,企业会选择减少投资,大幅拖累GDP表现。住宅投资在衰退期间明显下滑,08年次贷危机以及80年代的大通胀期间,住宅投资平均增速下滑20%以上。
当前制造业已经有所回落。1)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房地产对于利率的敏感度极高,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房贷利率一度超过7%,导致整体销售快速回落。2)制造商及批发商库存增速放缓。尽管零售商库存仍处于补库阶段,但制造商和批发商已经进入主动去库阶段。 3)制造业有所回落。下半年以来,PMI新订单指数再次回落,美国工业产出同比增速开始回落,需求走弱。
市场预计制造业回落速度放缓。私人投资下跌幅度放缓。由于房地产销售的快速回落,私人投资明显下降,Q2/Q3环比增速分别下滑14.1%/8.5%。市场预计后续降幅放缓,一二季度环比均下滑0.7%,下半年增速转正。工业产出同比增速维持正增长。尽管产出同比预计持续下行,但仍维持正增长,与前两轮衰退期的大幅走弱不同,本轮工业产出相对坚挺。
商品消费下行,但服务仍有增长。当下美国居民储蓄已有大幅缩水,储蓄率从历史7%左右的均值下降至不足4%,后续消费潜力不足。从支出分项看,商品消费已经高于趋势,尤其是耐用品,但服务仍有缺口。当前美国已经进入疫情常态化,预计明年服务消费仍维持正增长,但商品需求持续走弱。
4.4 可能是一场被充分抢跑的衰退
上半年美国并未进入实质性衰退。今年上半年,美国连续两次GDP 环比录得负增长,陷入所谓“技术性衰退”,但从各个分项上看,美国经济还谈不上实质性衰退。上半年的GDP 负增长来源主要受进口大增影响,一季度商品进口环比折年率高达4.6%,服务进口环比折年率超2%,二季度服务进口环比折年率接近5%。
流动性紧缩引发商品价格下跌。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脚步快,加息幅度超预期,利率的快速上行一方面引发流动性收紧,另一方面也导致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流动性的快速收紧以及需求下跌,导致商品价格快速回落。但下半年商品的下跌更多是受到金融属性的拖累,对比美国M2 增速与铜累库速度,金融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恐慌较大,铜价下跌更多定价的是其金融属性。
衰退预期以交易金融属性为主。持仓上看,年初以来,原油的净多头持仓明显回落,甚至低于新冠疫情爆发期,投机性多头大幅撤离,市场对未来经济衰退充分定价。铜方面,长期持有商品配置的共同基金、投资公司的持仓始终维持在年初水平。但短期投机属性较强的投资基金,净多头持仓大幅回落。对比商业持仓,铜和原油的商业净多头从年初以来持续攀升,实体经济的套保需求明显走强。整体来看,衰退预期交易阶段,商品的短期投机需求是价格下跌的主因。
从商品结构看,目前铜的结构有从back逐步转向contango的趋势,前期远月价格显著低于近月,市场悲观情绪高涨。市场对于明年年初铜价的预期有所抬升,当前对于衰退的定价非常充分。尽管近期原油价格有所下跌,但从期限结构看,远月油价的下跌幅度小于近月,也意味着市场对于远月油价的悲观预期有所减弱,商品的金融属性拖拽价格大幅下跌。
5、未来路径:紧缩放缓、浅衰退及长期通胀的种子
紧缩逐渐放缓,实际利率下行,美国进入浅衰退,美联储开启降息,这也必将导致长期与通胀为伍。在此期间,金融属性带动大宗商品开启反弹之旅。
5.1 金融属性带动大宗价格反弹
美元指数在通胀再次飙升期间开启下跌。前文我们论述了在通胀再次上行期间,美元指数开启下滑。尽管当下市场对于明年一季度末美国通胀的预期为CPI下降至5.9%、PCE下降至4.6%。我们测算了三种环比假设下未来一年的同比增速,只有当明年的环比增速回到过去十年的历史低位才有可能成功使得通胀持续处于低位。但在当下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工资增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概率较低。也就意味着明年的通胀大概率在年中见底反弹,而市场当下对于通胀的预期显得过于乐观,美元或在通胀再度上行期间确立下跌。
货币政策边际放缓,商品金融属性带动反弹。12月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下一次FOMC会议的静默期前发表最后一次讲话,表示放缓加息的步伐最快可能在12月的会议到来。由于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有滞后性,因此美联储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期。12月美联储加息幅度有望回落至50bp的预期愈演愈烈,市场预期概率接近80%。此外,随着2023年中美国进入衰退的概率上行,叠加美联储落后于曲线的货币政策或导致下半年开启降息。货币政策的转向将限制名义利率上行空间,叠加通胀上行或带动预期再次上行,导致实际利率的走低,大宗商品价格有望迎来反弹。
5.2 不坍塌的需求给予价格支撑
浅衰退支撑服务需求修复,带动油价反弹。当前美国航空运输已经出现大幅好转,不论是国际航班还是国内航班,客公里数同比大幅度提升。此外,当前交通运输服务环比增速仍处于所有服务项的高位,疫情的完全放开将使得交运服务增速稳定。随着明年中国的逐步放开,有望接力美国出行对原油的需求,预计明年原油的需求仍然较强。
尽管近期OPEC对明年的原油需求增速有所调降,但整体仍然高于今年二三季度,2023年年原油需求均值在101.8百万桶/天,高于今年100百万桶/天的均值。此外,OPEC预计今年二三季度的原油需求将是近期的低点,四季度有望突破100百万桶/天。EIA对原油需求的预期同样较乐观,明年均值在101百万桶/天,整体趋势向上。
中国需求边际好转确定,铜迎来反弹。当前中国铜需求占全球超50%,因此需求上的边际好转对于全球的需求影响也较大。国内受疫情影响,需求持续压制在低位,PMI生产和新订单有所回落,同时今年整体电网投资的完成额都处于近五年较低水平。当前PMI的新出口订单已有所反弹,随着后续中国逐步放开,对于铜的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
从当前Woodmac对于后续需求的预测看,2023年中国铜的消费量增速将提升至1.3%,远高于今年0.4%的增速;此外,尽管预期明年美国铜消费量增速下滑,但仍然有3.8%的高增长。若美国经济仅为浅衰退,铜明年全球需求量增速在2%左右,不至于出现大幅度的下行。
5.3 供应刚性维持上涨周期
供应刚性较强。相较于历史衰退期,本轮衰退更大的不同点在于供应。2000年后,中国产能快速增长,铜产量大幅释放,原油产量并未受到地缘冲突的影响,因此需求是主导大宗价格的主要因素。放眼当下,俄乌冲突、限制开工等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供应的刚性更强,释放有限。
原油供应紧张将是长期的。根据EIA预测,非OECD产量不增反降(预计平均减少60万桶/天),抵消了部分OECD的增量(136万桶/天),全年来看2023年平均增量仅74万桶/天,不足100万桶/天。至2023年年中,中东原油产能增量不足50万桶/天,其中闲置产能增量超50万桶/天,这部分产能的增量极有可能转变为闲置产能,叠加OPEC有意通过减产来维持油价的高位,再次限制了大幅增产的可能性。俄罗斯方面,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明年俄罗斯原油产量预计有较大的的降幅,预计明年平均减产160万桶/天。这部分减产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欧洲对俄罗斯制裁升级,减量可能持续增加,即使俄乌冲突结束,不排除OPEC 为维持高油价进行减产抵消这一部分的增量。从美国看,一方面增产能力有限,再者当前库存已经处于近几年的低位,战略储备也被大幅释放,更是限制了供应的释放。整体看,明年原油供应很难有大的增量。
铜矿新增产能较为有限。年初对于今明两年新增产能预期较高,但受到罢工、俄乌冲突、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今年实际能投放的量有限。展望明年,尽管铜矿新增产能较大,预计增量超9%,但如果剔除老产能的淘汰,整体产能增量下降至4%。此外,当前矿山的产能利用率位于历史低位,叠加当前劳动力不足,再次限制新增产能的投放。明年真实投放出来的产能或低于预期。当前LME 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且未出现拐头向上的趋势,与此前衰退期的大幅累库不同。低库存对价格底部形成支撑。
5.4 铜可能性更大、黄金则更为确定
油金比及铜金比相对美债收益率被低估。当前油金比与铜金比相对美债收益率上行的幅度被严重低估。在货币政策边际放缓,美联储降息之前,美债收益率回落幅度有限,油金比与铜金比估值或有所修复,价格弹性上金<铜和原油。
从货币政策、供给和需求三个维度进行对比,明年铜潜力更大。当下而言,受到俄乌冲突影响,原油基本面更强,铜则相对较弱。往后看,货币政策边际放缓已是大概率事件,大宗商品价格均受益于货币政策的放缓,对黄金更有利。需求端,明年中国逐步放开的概率大,中国服务需求有望接力美国,提振原油需求;为支持经济,基建有望支撑铜需求。此外,尽管美国陷入衰退的概率上行,但大概率是浅衰退,对商品需求的拖拽作用相对较小,全球铜需求仍将维持正增长。供应方面,在俄乌冲突没有结束之前,原油供给相对紧张,铜难有大的增量。若俄乌冲突正式结束,短期内将引发市场对于原油供应大幅释放的定价,对油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当前OPEC有意通过减产提振油价,我们认为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原油供应的释放将影响欧洲的工业生产从而推升对工业金属的需求,使得铜价有更大的可能性。整体来看,当下原油具备强现实与中等边际变化,而铜具备弱预期与强变化,明年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较高,铜价可能性更大。
6、风险提示
1)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超预期。若加息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承压较大。
2)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俄乌冲突的升级对能源供应扰动较大。
3)欧洲制裁俄罗斯有所放宽。若欧洲制裁俄罗斯能源的限制放宽,能源供应问题有所缓解,通胀亦能得到缓解。